» 您尚未 登录   加入 | 社区服务 | 帮助 | 社区 | 无图版


落魄人论坛 -> 知识资料 -> 为何把故乡称为“桑梓”?
 XML   RSS 2.0   WAP 

--> 本页主题: 为何把故乡称为“桑梓”? 加为IE收藏 | 收藏主题 | 上一主题 | 下一主题
红色辣椒
4 级别:管理员
头衔:

性别: 保密

功勋:水龙王 11985篇
精华: 0
威望: 11987
财富: 119031 金币
贡献值: 0
在线: 1648(小时)
状态: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
注册时间:2013-05-29
最后登录:2016-09-20
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

为何把故乡称为“桑梓”?

红色辣椒 说:
 在汉语中,“桑梓”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代称“故乡”。这一用法至迟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,因为东汉著名科学家、文学家张衡在其《南都赋》一文中就已经开始用“桑梓”指代故乡:“永世友孝,怀桑梓焉;真人南巡,睹归里焉。”

  那么,在我国为数众多的树种中,人们为什么偏偏会选中桑、梓这两种树来指称故乡呢?



  原来,在我国古代桑、梓是与人们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。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,果可以食用和酿酒,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,叶、果、枝、根、皮皆可以入药。而梓树的嫩叶可食,皮是一种中药(梓白皮),木材轻软耐朽,能制作家具、乐器。此外,梓树是一种速生树种,在古代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。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,所以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,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。如: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中有句云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。”朱熹集传:“桑、梓,二木。古老五亩之宅,树之墙下,以遗子孙,给蚕食、具器用者也……桑梓父母所植。”

  除此之外,在我国古代,家庭的墓地也多依桑林而建,子孙也经常在死去的先辈墓前栽种梓树。如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记载: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刎前曾对使者说过这样的话:“必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以为器。”这一点从汉末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一文中的“又梁孝王,先帝母昆,坟陵尊显;松柏桑梓,犹宜肃恭”这句话中也可以得到印证。这是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,分枝再生能力极强的桑树和生长快速、材质优良的梓树都是生命之树,人们将它们视为灵木。

  由于以上原因,因各种原因漂泊在外、客居他乡的人们在见到这两种树木时往往会顿生念亲之意、恭敬之心、思乡之情。久而久之,桑树和梓树就成了故乡的象征,“桑梓”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。历代文人墨客以“桑梓”指代故乡的诗文数不胜数。如三国时期的女诗人蔡琰的《胡笳十八拍》(一说为托名之作)即有句云:“生仍冀得兮归桑梓,死当埋骨兮长已矣。”现代革命烈士黄治峰在刚参加革命后不久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,诗中亦用“桑梓”这个词来代指故乡:“男儿立志出乡关,报答国家那肯还。埋骨岂须桑梓地,人生到处有青山。”



※ ※ ※ 本文为 红色辣椒 与 落魄人论坛 共同所有,未经允许,请勿转载 ※ ※ ※


[楼 主] | Posted: 2013-09-25 14:46 顶端

落魄人论坛 -> 知识资料




沪ICP备13021411号-2
Powered by Hoothin and phpwind Code © 2002-9999

苏公网安备 32048202041629号

Total 0.077994(s) query 4, Time now is:05-05 06:58, Gzip enabled

You can contact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