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 |
|
|
 |
|
 |
|
秋冬换季易发突聋 日常习惯有效预防耳聋
|
|
|
|
红色辣椒 说: 立冬过后,广州的天气反复,主要变现为阴晴交替,冷暖不均,“近期天气不稳定,出现突发性耳聋患者增加,这三天医院收治了8名突聋患者,一周前大约有十几名突聋患者就医,其中女性占到60%。”突聋患者的集中就医让医生颇为意外,“这么密集的突聋患者就医,对于往年同期来说,比例高出许多约为30%。”
“从突聋患者就医情况看,发病前几乎没有明显的征兆,大多数在凌晨或清晨起床后不久发病,睡眠不足、情绪紧张、心理或精神压力大、春节期间应酬多生活作息不规律、过度疲劳、上呼吸道感染、饮酒等均可为突聋发生的诱因。突聋发生的同时,伴有突然耳鸣,听力下降。有的人警觉性高,及时就医,经过及时治疗,恢复时间短效果明显;有的人认为只是暂时性的耳朵不舒服,拖延治疗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,那么,治疗周期相对较长,有的甚至无法恢复听力。”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甘忠医生提醒,突发性耳聋越是拖延治疗,治疗效果就越差,有的甚至因此丧失听力。
耳鸣伴听力下降应马上就诊
许多突发性耳聋患者没有认识到,拖延不治可致耳听力损害的危害关系。“接诊中,患者中真正知道、了解突发性耳聋这种病症的人并不多,以致突聋后能及时到院检查治疗的并不多,大多数抱有耳朵暂时不舒服、暂时不用看等过段就可自行恢复的侥幸心理,却不知是认识上的误区。”甘忠说道。
甘忠提醒说,突然耳鸣,伴听力下降,应及时治疗,目前正在治疗的一位女性患者,早上起来感觉耳朵闷堵、耳鸣就很警惕,急忙到医院看诊,经过3天的治疗,患者感觉恢复很好,耳闷堵感消退,听语清晰。
冬季及初春易发突聋,需警觉
“突发性耳聋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也较高,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,在冬季和初春是发病高峰。有的患者发病后,表现不明显,但80%患者有耳鸣,伴有听力下降。”甘忠表示。
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主要有两种表现:第一,中低频下降,这就是说突然听不清声音,即便是面对面的说话依旧听不清,听语时耳朵隔了层厚厚的东西,觉得话语就像天外飘音;第二,高频下降,这种情况日常言语交流时没有影响,但伴耳鸣的频率较高,而且是一侧耳朵耳鸣特别厉害,这时就应该就医。
若突聋患者发病后能立即就医,通过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恢复听力,或者是此次患病前水平;若在发病后1周内就医,听力恢复可达80%以上;若在发病后20天以后就医,听力恢复率就大大降低,以此类推,越拖延治疗,恢复几率越低,甚至可听力完全损失、全聋。
再次提醒,如果有耳鸣、耳闷塞,人多嘈杂不知说什么,言语分辨率较低时,及时到医院就医,明确诊断。
注意生活习惯预防耳聋很简单
耳朵作为机体生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,耳聋一旦发生,给人们造成极大的、甚至终身痛苦。为此,董玉礼教授建议,平时注意耳的保健,对预防耳病的发生从而保持正常的听力,具有重要意义。甘忠给出了七点建议。
1、日常生活防噪音
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,车间喧闹,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,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,内耳供血减少,听力急剧减退。因此,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,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。
2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
如果经常处于急噪,恼怒的状态中,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,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,水肿和听觉障碍,这样容易出现听力锐减。所以,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。
3、按摩
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(在耳垂与耳后高骨的凹陷处)和听会穴(在耳屏前下方,下颔关节突后缘凹陷处),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,有保护听力的作用。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,每次5-10分钟,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。推荐:非常有效的耳部保健操。
4、注意用药
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,如庆大霉素,链霉素,卡那霉素,新霉素等,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。神经性耳聋患者更要注意!
5、最好不要挖耳朵
经常用耳勺,火柴棒掏挖耳朵,容易碰伤耳道,引起感染,发炎,还能弄坏耳膜。耳道奇痒难忍时,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,亦可内服维生素B,C和鱼肝油。
6、保健之道多补肾
中医认为,肾开窍于耳,听力的减退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因此可以多服用一些补肾的食物,如核桃粥,芝麻粥,花生粥,猪肾粥等,这些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。
7、不要过长时间使用耳机
当你经常使用mp3,mp4或mp5用耳机听歌或看视频的话,切记不要将音量调的太大,更不要长时间地使用,因为这样会使你的听力下降,如果想长时间使用,可以不使用耳机。 |
|
|
 |
|
|
※ ※ ※ 本文为 红色辣椒 与 落魄人论坛 共同所有,未经允许,请勿转载 ※ ※ ※
|
[楼 主]
|
Posted: 2013-11-24 21:55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