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 |
|
|
 |
|
 |
|
【纯净的自然之声】青蛙四季唱游‖拍锣兼摃鼓
|
|
|
|
红色辣椒 说: 【纯净的自然之声】青蛙四季唱游
专辑介绍: ◎製作人 :吴金黛 ◎製作群 :监製:杨锦聪|音乐总监:吴金黛|策划指导:杨懿如|
*杨懿如小记* 17年来从事台湾蛙类生态研究,是台湾第一位女性本土蛙类生态学家,除在多所学校担任教职外,积极参与多种生态保育活动,每年至少发表40场以上的生态保育相关演讲,听眾从社区妈妈、老人大学、小学生,影响层面遍及各阶层,以推广台湾蛙类生态保育为目标而架设的「杨懿如青蛙小站」,获得教育部及励馨基金会推荐的全国十大千禧儿童优良网站。利用网路,对台湾蛙类生态保育有兴趣的人,提供相关的正确资讯,并协解决问题。发表过<赏蛙图鑑>、<花莲的蛙类>、<夜访溪头寻蛙行>、<蛙-访阳明山国家公园的两栖类>等书籍。
我的青蛙恩仇录. 在很多人眼里,我是一个很勇敢的女性,因为我喜欢青蛙,而且经常晚上到荒野寻找青蛙;看到蛙类,不论是善於跳跃的赤蛙、体型巨大的田鸡、或者长相丑陋的蟾蜍,我都能在第一时间、手脚俐落的捉住牠们。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女性特质,但我却拥有传统的中国女性纤细温柔的外貌。 事实上,在我成长的年代,没有电视、电动玩具,绝大多数的玩具都是来自大自然,运用小小的脑袋,发挥最大的想像空间。於是下雨之后,成群出现在水沟的青蛙,就成为我捕捉玩耍的对象。我曾经顽皮的把牠们抓到高高的水塔上,然后往下丢,看牠们能跳多远;也曾经把牠们开肠破肚,再敷以捣烂的野草,假装自己是医生。直到现在,想起儿时的情景,印象最深的还是一隻隻跳过眼前的泽蛙。 当然儿时的玩乐和我现在研究青蛙是有些关係,但影响我最深的还是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研究所的专业训练。民国70年我刚进入台大动物系时,还以为自己要当兽医,从来没想过会研究青蛙。此时正是国内生态保育刚刚开始的阶段,我很幸运能参与和目睹目前国内一些保育界前辈例如林曜松、周莲香教授的研究及努力,他们对台湾这块土地的努力,深深的感动了我,让我立志从事生态研究。而让我选择蛙类当研究主题的则是王庆让老师,因为他亲自带领我到野外观察台湾多采多姿的蛙类,让我从一个玩弄青蛙的人,成为研究、保育青蛙的学者。当然研究的过程是很漫长,但并不孤寂,因为不管是美丽的树蛙、身手矫捷的赤蛙、丑陋的蟾蜍都有牠们特殊的生存本能和行为,让我经常有意外的收穫和喜悦。 以前乡下到处是青蛙,所以我的父母及亲戚都觉得我研究青蛙很奇怪,更没想到研究青蛙还可以拿博士、当教授、出专书。但现在他们开始瞭解我工作的重要性,因为山里、田里的青蛙越来越少了,今天不把牠们记录下来,以后可能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。而我相信,只要我继续努力,让大家认识蛙类有趣的一面,瞭解蛙类的生态角色,台湾蛙类的保育还是充满光明的远景,这也是让我在无数黑夜中,一路走来一直充满乐趣的原动力。
disc 1 01 春天的歌 02 早春的太鲁阁山林 03 阳明山的春之梦幻 04 拜访溪头竹林的春天 05 阿里山的四月 06 夏夜晚风 杨锦聪 07 初夏的嘉义农场 08 嘉南平原的青蛙精灵 09 虎山溪的夏天 10 花东稻田之歌 11 扇平的夏夜 12 秋 吴昊恩 13 石门水库大头蛙的秋天 14 福山秋夜 15 秋天溪流之歌 16 暖暖寒冬 林海 17 乌来的初冬 18 温泉乡的青蛙
[Full Screen] |
|
|
 |
|
|
※ ※ ※ 本文为 红色辣椒 与 落魄人论坛 共同所有,未经允许,请勿转载 ※ ※ ※
|
[楼 主]
|
Posted: 2013-07-13 14:51 |
| |